CLOSE
文獻

龎氏藝術傳承的啟示

作者 龎均
文獻時間 1990/02
出處 《藝術家》第177期,頁272–276

二月十日至二十五日臺北龍門畫廊舉辦「龎氏家族畫展」。這一畫展的由來與構想可以追溯到三十六年前:當時父親龎薰琹,母親丘堤都健在,我同姐姐龎壔都已畢業於美術學院並步入個人的藝術生涯。母親開始在美術學院教員進修畫室中畫油畫人體。家庭中,母親的犧牲最大;她本人是早年間留學於日本。回國後一九三一年加入上海「決瀾社」,在當時代追求現代前衛藝術的畫家中,丘堤是屈指可數的女畫家。現在也許連當年這一點可憐的史料都難以找到。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母親為了家庭生活停畫筆十年有餘,在戰爭艱苦的年代她終日忙於家務:除了教我們讀書外,就是織毛衣、做棉袍、棉鞋;做鹹鴨蛋、豆腐乳、香腸、臘肉……。戰爭年代很難找到油畫色和油畫布,只有逃警報和搶購米。

 

惋傷的是:正當母親有條件重提畫筆,家庭聯展即將憬然赴目,大陸一場針對知識分子的「反右派」鬥爭把此憧憬打得煙消雲散。「反右」中期母親死於心臟病,享年四十八歲。

 

「龎氏家族畫展」今日以不大的規模首展於臺北,父母早已在九泉之下;母親離世三十二年,父親去世近五年之久。龎氏家族的藝術家已經由兩代變為三代,同時仍然保持青(清)一色的藝術之家本色;在藝術上從來不論輩分資歷,只論藝術好壞,各自擇善固執共處於一堂。我們活著的後代,對這一原則之堅持,父母地下有知也就瞑目千古。

 

(一)「家族畫展」相關點滴

 

「家族畫展」之所以能在臺北展出,可以說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合,既難得又可貴。其中最大的困難乃是作品之雲集。家父之作品更是難上加難,父親之遺作原本稀少,三個餘幅而已,目前暫由繼母袁韻宜保管,根本不可能由大陸帶出。至於全部遺作的歸宿,經過千辛奔波與爭取,總算可望在江蘇常熟老家建立「龎薰琹紀念館」,這也是家父生前的願望。為了實現他的願望,三年前我們把龎氏祖傳的一百二十五間房產全部捐出,換來數十萬人民幣作為建館基金,加上老家相關機構的熱忱與努力爭取經費,紀念館方始動土建造。但因經費仍然不足,目前被迫停工,尚缺二、三十萬人民幣。我得此壞消息只是愛莫能助,沈默於心中。

 

家父之作品留傳於中國大陸海外地區最多只有十幾幅,據我所知日本一大亨藏有一幅。香港與英國的文化人士收藏數幅。抗戰期間美國友人收藏一些作品,但至今下落不明。在臺灣地區,無論是國家博物館還是省、市美術館和收藏家,均無一幅家父遺作,此乃一大遺憾。我個人感到很遺憾的是:我沒有一幅父親的油畫作品。他在法國畫有幾幅水準極高的巨幅油畫;「文革」期間我突然有一種不安的「第六感」,趕回家問家父在法國畫的油畫是否安全?他告知我:「前兩天我自己消(銷)毀了,那幅自畫像在學校(已丢失)……」我未能救出這批畫。家父晚年堅持畫油畫到臨終,無論色彩造形都頗具特色。離大陸前夕我曾向他求過油畫作品,他只回答:「以後再說。」他對自己作品愛惜而吝嗇,不以作品作交易,只願與自己付出的心血相伴終生。也許這正是他的藝術不為社會所知的原因吧!站在後代的立場我卻不願家父的作品鎖於倉庫而不為世人所欣賞。寧可割愛面世讓世人不忘他。

 

我的姐姐龎壔、姐夫林崗都是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的主要教授,從事藝術教學近四十年,目前已退休。他們的畫作代表了大陸油畫界高層水準的部分面貌。目前他們居住美國洛杉磯;因為隨身帶出自己一些作品,才使「家族畫展」成為現實,他們的千金林延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成績優良並赴美國就讀研究生獲藝術碩士學位,定居於美國。此一次家族展,作為第三代,展出了林延的作品。

 

至於我的家庭:妻子籍虹(張洪志)、女兒龎瑤,同樣是一個人口簡單的家庭,也是一個繪畫之家。在我們的家庭裡似乎沒有「一家之主」,在藝術面前絕對平等;絕對有自我,也絕對存在對方。

 

籍虹原本的工作是舞臺藝術設計;對歷代服飾和民族服飾頗有研究,但其本人卻一直是畫油畫;喜愛風景和有民俗風趣、偏裝飾性的人物畫,而且正在準備她個人的油畫首展。

 

我雖作畫四十餘年,但常徵求正在讀高一的女兒之意見,她常給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提醒。在女兒作畫徵求我意見時,最後我總是提醒她:「憑你自己的感覺。我的意見你可以不聽不改。」尊重獨立思考與見解,也是祖傳之家風。作為龎氏未成年的第三代,展出了龎瑤的作品。

 

要特別提到的是:龎壔、林崗能把自己的小部分作品從大陸帶到美國,又把其中的絕大部分作品從美國運往臺北,這一過程並不容易。可想而知:「家族畫展」這一構思,三十六年前我們想過。差不多十年前,家父還在世,我在香港也商議過。四年前家父去世後,我們連同父親的故友在香港又考慮過。而今日,父母都已棄我們離人間而去,這一藝術活動之意志仍在我們這一代堅持下來。今日家族藝術首展於臺北,規模雖小,作品有限,而要傳播藝術傳承之意義卻是一樣的。也許這種有限與不足,正是令人深思之處。

 

從林崗、龎壔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雖然各自風格、取材有別,但都有相當正統的學院派基礎和受印象派的色彩影響,乃是大陸畫壇頗有影響力的中老年油畫家,完全不同於那些比較「激進」、追求「前衛」,又帶有盲目性、尚欠修養的青年畫家,而是在自己的經驗和成熟修養的基礎上去探索自我;作品來自生活經驗和有感而創作,並不譁眾取寵,只是表達一份心得感受。所以必須慢慢「品茗」,方知其不同之處和耐看之處。

 

特別遺憾的是,此畫展沒有我母親丘堤的作品。連我自己都搞不清楚母親的作品失落何方。印象中有幅「自畫像」和一幅變形的群女人體,只是見過印刷品,但可以感受到有獨到的風格。家母喜愛畫靜物,我幼年時見過她的油畫,印象深刻的有「草菇」、「馬蹄蓮」等。她特別愛畫「馬蹄蓮」……母親的作品只能永遠像夢一般留在我的腦海裡,她是「家族畫展」的缺席者。

 

(二)作者與作品

 

龎薰琹 一九六~一九八五

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年在法國巴黎叙利恩學院及格朗.歇米歐爾學院習畫。一九三一年於上海創辦「決瀾社」, 倡導興起中國現代前衛藝術運動,號召「用狂飆一般的激情、鐵一般的理智,來創造我們色、線、形交錯的世界」。自一九三一年以來曾任教於上海美專、國立北平藝專、四川省立藝專、中央大學、廣東省立藝專、中山大學、浙江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任教授、系主任。一九五六年創辦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授兼第一副院長。一九八五年去世。

 

藝術觀點:藝術思想一貫主張推陳出新,創造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前衛藝術。反對一成而不可變。「我的一生是探索的一生」已成為一句名言而留傳於畫壇。

 

展出作品包括:唐舞、苗女、雨。

 

龎壔(女) 一九三四年出生

一九五三年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一九五五年畢業於該院研究生。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中國全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油畫研究會成員。一九四七年「龎壔、龎均畫展」首展於廣州。一九四八年「龎壔、龎均油畫展」於上海義利畫廊展出。一九八六年油畫個展於北京。自一九五四年以來曾多次參加北京市美展、全國美展、北京油畫研究會年展以及多次聯展,曾展出於雲南、昆明、重慶、上海、廣州、香港、日本、巴黎等地。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五年赴巴黎及歐洲考察一年,一九八四年出版「林崗、龎壔油畫選」。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以及美國、英國、香港、臺灣等地個人收藏。

 

藝術觀點:在附合繪畫規律的原則下追求色彩和探索新的造型(形)美。認為自己心中幾乎畫了一輩子人物,再也不想畫某種限制性的、說明性的作品,只想畫自己想畫的。總結現代歐洲繪畫追求的所謂「哲理性」,其實也是某種說明性、追求內容而已,但畫家腦子條理性並不強,有關的理論、畫理,更多的是評論家撰寫出來的。總結現代美國藝術是走向娛樂性、尋開心,基本違背繪畫規律。

 

目前龎壔的創作,只想追求以青銅器之變形尋求色彩之和諧與對比,從中國古代藝術的造型規律和理念中獲得啟示,重新發揮創造。在這種理念的導向之下,創作的行動是一切只為畫面,追求繪畫規律中的純美感。

 

展示作品包括:藏女、彩繪及青銅器變型系列作品。

 

林崗 一九二四年出生

一九五○年,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及助教。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年,蘇聯列賓美術學院習畫並畢業於約干遜畫室。一九六○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任油畫系第四畫室主任。曾多次參加北京市美展、全國美展,以及在日本、香港等地舉辦聯展。作品曾獲一九五一年全國年畫一等獎、一九七九年全國油畫優秀作品二等獎。一九八○年獲油畫肖像優秀作品獎,一九八六年作品被評為全國優秀作品。一九八四年出版「林崗、龎壔油畫選」。作品曾被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日本博物館,以及日本、美國、臺灣私人收藏。

 

應該特別提到的是,林崗習油畫一開始就在蘇俄的環境下學習,所以在技法上比較沒有中國人學油畫常見之弊病。其油畫以色彩為重,用筆活潑,造型(形)嚴謹。他畢業於蘇俄最有歷史最權威的美術學府,同時又進入該校最權威的約干遜畫室,跟隨大師習畫,完成畢業創作,成績出色。

 

展示作品包括:諾爾古、霧、漁村。

 

籍虹(女) 一九四三年出生

從小喜愛繪畫,就讀天津師範學院之後又重進北京美術學校修油畫。曾在北方昆曲劇院、北京芭蕾舞學校、中央歌舞團、東方歌舞團、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河南省歌舞劇院從事舞臺美術設計。曾在戲劇服裝廠製作道具並設計製作特種工藝——絹人造型,並有一手絕活手藝,但本人始終堅持油畫專業。一九八○年定居於香港並參加香港美術會、香港華人現代美術研究會並多次參加展覽。作品為美國、臺灣個人收藏。

 

藝術觀點:因為人生如此坎坷不平,人類如此相殘互鬥,導致她不愛畫人而酷愛大自然。喜歡用寫生方式作畫。認為有感覺才能作畫,絕不願意勉強自己。喜愛塞尚和列維坦。喜歡畫小路和小河。人的一生面臨的就是路:陸路或水路或其他的「路」……,喜歡遼闊的天空。對人生的壓力感,一旦走向大自然作畫,心情就開闊了。認為藝術各有所志,自己就志在寫生,造化於自然。

 

展示作品包括:新店溪畔、野薑花、苗女。

 

林延(女) 一九六一年出生

一九八四年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六年於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進修。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九年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布魯姆斯堡大學研究生,獲藝術碩士學位,同時在該校任助教三個學期。曾多次參加北京市美展和中央美術學院學生展。參加中國青年美術展、法國中國藝術家展。多次參加賓夕法尼亞州布魯姆斯堡大學學生展。一九八六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製作壁畫。一九八八年假賓州布魯姆斯堡哈斯畫廊個人畫展。

 

藝術觀點:近年由寫實轉向抽象,追求前衛藝術。設計大型建築牆面是自己藝術創作之理想。

 

展示作品:太極。

 

龎瑤(女) 一九七三年出生

一九八二年開始學素描,一九八七年一開始畫油畫,現讀高中一年級。

 

藝術觀點:喜歡有筆觸的油畫;喜歡印象派;喜歡服裝設計;喜歡色彩。認為素描也有色彩,就是黑白灰。

 

展示作品:水果與印花布。

 

龎均 一九三六年出生

一九四七年「龎壔、龎均畫展」首展於廣州,一九四九年考入浙江杭州美術學院,三年後轉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於一九五四年畢業。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北京畫院等創作機構專業創作二十六年並兼課於藝術院校。在這期間曾參加歷屆全國美展和北京市美展。一九七八年參加組織、創辦北京市油畫研究會。一九八○年定居香港,同年假香港藝術中心油畫個展。一九八一年於香港油畫個展。加入香港美術會、香港華人現代美術會並參加多次年展。參加香港雙年藝術展。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任油畫教學同時任教於香港浸會學院音樂美術系。一九八七年於臺北龍門畫廊油畫個展,同年任聘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一九八八年著作《油畫技法哲學》出版。一九八九年假龍門畫廊油畫個展,同年於臺中當代藝術中心油畫個展。一九八九年受聘臺灣省美展油畫評審委員。

 

藝術觀點:歷經四十餘年藝術實踐後,只想以中國人追求詩情畫意的感情、用油畫的材質技巧去表現有中國情感的山水與花卉,從中追求意境與筆墨之趣,探索屬於自己的油畫新路。

 

展示作品:富貴家族、銀浪、興坪細雨。

 

我要展出的作品,其他可能還有三、四幅稍小的油畫,只因構思雖然成熟但尚未付諸於畫布之上而不願告示。在這方面,我寧缺勿濫也不可欺世盜名,只有待展出時公佈於世了。

閱讀更多... 收合..